摘 要
协同治理理论为解决跨区域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困境。本研究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典型跨区域环境治理案例,深入分析了当前实践中存在的制度协调、利益分配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挑战。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揭示了协同治理在跨区域环境治理中因主体多元性导致的利益冲突、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沟通障碍以及政策执行中的碎片化现象。研究结果表明,现有治理机制在资源整合与责任分担方面存在不足,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来促进多方合作。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多层次协商平台、优化利益共享机制和完善技术支持体系等对策建议,旨在提升跨区域环境治理的协同效率。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系统探讨了协同治理在具体实践中的适应性与局限性,并为完善跨区域环境治理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启示,对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协同治理 跨区域环境治理 利益共享机制 技术支持体系 政策碎片化
目 录
摘 要 I
一、绪论 2
(一)协同治理理论与跨区域环境治理的背景分析 2
(二)研究协同治理实践困境的意义探讨 2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理论评述 3
二、跨区域环境治理中的主体协作困境 4
(一)主体间利益冲突与协调机制缺失 4
(二)权责分配不均对协作的影响分析 4
(三)区域间信任关系的构建与挑战 5
三、制度保障在协同治理中的局限性 6
(一)法律法规体系的碎片化问题 6
(二)政策执行力度与一致性不足 6
(三)制度设计与实际需求的脱节现象 7
四、技术与信息共享在协同治理中的障碍 8
(一)数据互通与技术标准统一的难题 8
(二)信息不对称对治理效率的影响 8
(三)共享平台建设中的资源分配困境 9
结 论 10
致 谢 11
参考文献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