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语言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本研究旨在通过现代阐释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古代文学中经典意象的语言特征及其文化意义,以揭示其在当代语境下的新价值。研究采用文本分析与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结合认知语言学、符号学及文化研究理论,对《诗经》《楚辞》等经典文本中的典型意象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古代意象语言不仅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和隐喻性,还体现了古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通过现代阐释,这些意象得以超越时空局限,展现出与当代社会文化的对话可能性。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动态意象阐释模型”,为理解古代文学意象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同时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传播提供了实践路径,进一步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关键词:古代意象语言 现代阐释学 动态意象阐释模型 文化意义 创造性转化
目 录
摘 要 I
一、绪论 2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
二、意象语言的内涵与特征分析 3
(一)古代文学中意象语言的基本概念 3
(二)意象语言的文化与美学特征 3
(三)意象语言在古代文学中的功能 4
三、意象语言的现代阐释理论框架 5
(一)现代阐释学视角下的意象解读 5
(二)意象语言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的关系 5
(三)意象语言现代阐释的核心原则 6
四、典型意象语言的现代案例分析 7
(一)自然意象的现代意义重构 7
(二)人文意象的时代价值挖掘 7
(三)象征意象的跨文化阐释实践 8
结 论 9
致 谢 10
参考文献 11
原创性声明 12
版权使用授权书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