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苏童的小说《黄雀记》以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深刻的人性刻画为切入点,探讨了个体命运与社会环境的交织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主人公保润的命运波折及其人性救赎过程,揭示其在社会变迁中的心理转变与道德重建。研究采用文本细读与社会文化批评相结合的方法,从保润的成长经历、情感纠葛以及最终的自我救赎中,剖析其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及内在动因。研究表明,保润的命运不仅是个人选择的结果,更是社会结构压迫与伦理失范的产物。通过对保润形象的深入解读,本文揭示了个体在困境中寻求自我超越的可能性,同时强调了文学作品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功能。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个体命运置于更广泛的社会语境中进行考察,从而深化了对人性复杂性的理解,并为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一研究不仅丰富了对《黄雀记》主题内涵的认识,也为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社会批判价值提供了有益参考。关键词:保润命运 社会结构压迫 人性救赎 伦理失范 文学社会批判
目 录
摘 要 I
一、绪论 1
(一)《黄雀记》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
二、保润命运波折的成因分析 2
(一)社会环境对保润命运的影响 2
(二)家庭因素在命运波折中的作用 2
(三)个人选择与外部压力的交织 3
三、保润人性救赎的可能性探讨 4
(一)救赎主题在《黄雀记》中的体现 4
(二)保润内心挣扎与道德觉醒 4
(三)外部力量对人性救赎的推动 5
四、命运波折与人性救赎的深层关系 6
(一)命运波折对人性救赎的促进作用 6
(二)人性救赎对命运转变的意义 6
(三)两者关系的复杂性与辩证统一 7
结 论 8
致 谢 9
参考文献 10
原创性声明 11
版权使用授权书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