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创作成果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相关著作权保护问题尚存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创作成果的法律属性及其著作权归属,通过分析现行著作权法框架与人工智能创作特点的适配性,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研究采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同时结合人工智能创作的技术特性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现行著作权法对人工智能创作成果的保护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在创作者身份认定和独创性判断方面。为此,本文创新性地提出构建“分级保护模式”,将人工智能创作成果纳入著作权保护体系,并明确区分人类创作者与人工智能工具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人工智能创作;著作权保护;分级保护模式
目 录
一、引言 1
二、人工智能创作成果的法律属性分析 1
(一)人工智能创作成果的定义与范围 1
(二)法律视角下创作成果的性质探讨 2
(三)创作成果与传统作品的对比研究 2
三、著作权保护的基本理论与适用性 3
(一)著作权保护的核心原则分析 3
(二)人工智能创作成果对著作权理论的挑战 3
(三)现有著作权框架的适应性评估 4
四、人工智能创作成果著作权归属问题研究 4
(一)创作者身份认定的法律困境 4
(二)技术开发者与使用者的权利分配 4
(三)著作权归属的合理化建议 5
五、著作权保护机制的完善路径探索 5
(一)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5
(二)新型保护模式的设计与构想 6
(三)法律制度优化的具体措施 6
六、结论 7
参考文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