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冷战时期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本研究以1947年至1991年为时间跨度,采用历史文献分析与比较研究方法,系统考察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及终结过程。通过梳理联合国档案、外交文件及领导人讲话等一手资料,结合国际关系理论框架,深入剖析了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军事战略等多重因素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冷战格局的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初期表现为两大阵营的对抗与分化,中期进入核威慑下的相对稳定期,后期则因苏联内部危机与西方和平演变策略而走向终结。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突破了传统以大国博弈为中心的叙事模式,着重探讨了第三世界国家在冷战格局中的能动作用及其对两极体系的冲击。
关键词:冷战时期;国际政治格局;美苏两极
目 录
中文摘要 1中文关键词 1
一、冷战格局的形成与特征 2
(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过程 2
(二)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 2
(三)意识形态对立的根源 3
二、冷战时期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4
(一)美苏争霸的主要阶段 4
(二)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4
(三)多极化趋势的显现 5
三、影响冷战格局演变的关键因素 6
(一)核武器与军备竞赛的作用 6
(二)经济实力的消长变化 6
(三)地缘政治的战略博弈 7
四、冷战格局演变的深层动因分析 8
(一)国家利益的根本驱动 8
(二)国际体系的制度性缺陷 8
(三)全球化的历史必然性 9
五、结语 9
参考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