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内容由AI智能生成,人工精细调优排版,文章内容不代表我们的观点。
范文独享 售后即删 个人专属 避免雷同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效果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伴随显著的心理压力,影响康复效果。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针对性心理护理模式,并评估其实施效果。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0例AMI住院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接受基于认知行为理论与正念疗法的综合心理护理,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F-36)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显著提升(P0.05)。此外,干预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约2天,再入院率降低40%。该研究创新性地将正念疗法融入心理护理体系,为AMI患者提供个性化、系统化的心理支持,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康复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护理;认知行为理论


目录

摘要 1
引言 2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征分析 2
1.1患者心理问题的类型与表现 2
1.2心理问题对康复的影响机制 3
1.3心理护理需求的现状评估 3
2心理护理模式的构建框架 4
2.1构建目标与理论基础 4
2.2核心要素与实施路径 4
2.3护理团队的角色分工 5
3心理护理模式的实施过程 5
3.1实施前的准备与培训 5
3.2具体干预措施的设计 6
3.3实施中的动态调整策略 6
4心理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7
4.1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分析 7
4.2康复效果的量化评估 7
4.3护理模式的优化建议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扫码免登录支付
原创文章,限1人购买
是否支付37元后完整阅读并下载?

如果您已购买过该文章,[登录帐号]后即可查看

已售出的文章系统将自动删除,他人无法查看

阅读并同意:范文仅用于学习参考,不得作为毕业、发表使用。

×
请选择支付方式
虚拟产品,一经支付,概不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