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诉讼时效与不动产善意取得作为民法领域的重要制度,其交叉关系在司法实践中引发了诸多争议。本研究以厘清诉讼时效对不动产善意取得的影响为核心目的,通过分析现行法律规范、典型案例以及学界观点,探讨两者在适用中的冲突与协调机制。研究采用规范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不同法域的立法模式及其实践效果,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优化建议。研究表明,诉讼时效虽可能限制权利人主张返还请求权,但不应绝对否定善意第三人的权益保护,需在二者之间寻求动态平衡。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分阶段适用”的理论框架,即根据交易时间及权利状态区分不同情形,构建更为精细化的规则体系。这一框架不仅有助于明确司法裁判标准,还为完善相关立法提供了理论支撑,从而推动不动产物权保护制度的体系化与科学化发展。关键词:诉讼时效 不动产善意取得 分阶段适用
目 录
摘 要 I
一、绪论 1
(一)诉讼时效与不动产善意取得的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 1
二、诉讼时效对善意取得的法律适用分析 2
(一)诉讼时效的基本概念与法律意义 2
(二)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核心要素解析 2
(三)诉讼时效对善意取得适用的影响机制 3
三、诉讼时效期间与善意取得的时间效力研究 4
(一)诉讼时效期间的界定与计算规则 4
(二)善意取得时间要件的法律要求 4
(三)诉讼时效期间对善意取得时间效力的约束 5
四、诉讼时效对善意取得中权利冲突的解决机制研究 6
(一)权利冲突的表现形式与成因分析 6
(二)诉讼时效在权利冲突中的作用机制 6
(三)解决权利冲突的具体路径与实践建议 7
结 论 8
致 谢 9
参考文献 10
原创性声明 11
版权使用授权书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