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曹操的诗词对中国诗史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打破了汉代的传统,首次将天下的思想、忧患的思想融入到诗词之中,开创了一种凄美的风格,一种宏大的情调,一种能动天地,感鬼神之魅力的诗词,开辟了中国诗史的一条新的道路。魏武帝曹操的诗词以其激昂激昂的主题精神、壮丽凄清的审美美屹立于诗坛,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但是,因为封建历史上积累了很长时间的传统思想,所以,当人们欣赏曹操的诗词风格和悲壮情感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对他想要建功立业,平定天下的野心,进行冷嘲热讽,有时候,他们还会用一些难听的话来侮辱他。曹操在客观上为祖国的统一作出了贡献,但在主观上,他对他的人格持怀疑的态度;在欣赏曹操的诗词的同时,又不肯放下对他心灵的严酷拷打,这大概是中国古今中外最大的一次“冤枉”。后世对曹操诗歌的评价一直是“古直悲凉”,多有轻狂之意。但是,这种评价多是凭感觉而非凭感觉,缺少对艺术哲学的深入剖析。从美学的视角看,曹诗的特色应该属于“高尚”的范畴。若把唐末司空图所著《二十四诗品》中的“悲慨”字作为总结,则曹诗之艺术价值在于其所表现出来的哀伤之美是其所具有的。本论文以曹操诗词为例,运用文献资料和其他方法,对其“悲凉”之美作了初步的考察和分析。
关键词:曹操;诗歌;悲凉
目录
摘 要 1
引言 2
1文献综述 2
1.1 相关文献概述 2
1.2调查方法 2
1.3曹操诗性 3
2 “烈士悲心”曹操 3
2.1痛苦现实的映射 3
2.2追求梦想的障碍 3
2.3难以言说的人生悲哀 4
3 曹操诗中的天下与忧患 4
3.1曹操的天下意识 4
3.2曹操的忧患意识 4
4 曹操诗中的“古直悲凉” 5
4.1崇高感与悲慨美 5
4.2对百姓生态的悲悯 5
4.3对征夫情绪的体恤 6
5结论 6
参考文献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