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药物生物利用度是评价药物吸收程度和速度的关键指标,直接影响药效和安全性。随着新剂型和给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评价方法已难以满足精准医疗的需求。本研究旨在综述近年来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方法的进展,重点探讨体内、体外及计算模拟等多维度技术的应用与创新。通过分析绝对生物利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以及溶解度-渗透性分类体系,结合新兴技术如微透析、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和人工智能预测模型,提出更高效、灵敏且非侵入性的评价策略。研究表明,整合多源数据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首次系统总结了计算模拟在生物利用度评价中的应用潜力,并提出了基于个体化特征的动态评估框架,为优化药物开发流程和临床用药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些进展不仅推动了药物研发的技术革新,也为个性化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关键词:药物生物利用度;计算模拟;LC-MS/MS;微透析;个性化治疗
目录
摘要 1
引言 2
1药物生物利用度评价的基础理论 2
1.1生物利用度的定义与分类 2
1.2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关键因素 2
1.3传统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3
2新型体外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3
2.1溶出度测试技术的优化 3
2.2模拟消化模型的应用 4
2.3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发展 4
3体内评价方法的技术创新 5
3.1血药浓度监测技术的进步 5
3.2非侵入性检测手段的探索 5
3.3数据分析方法的改进 6
4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6
4.1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6
4.2多参数评价模型的建立 7
4.3实际案例分析与验证 7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